[事情要想,但不要太過用力的想]
摸了摸眼前的頭,說:「哇!頭皮很緊。」
她說:「沒辦法,用腦過度。」
她接著問:「該怎麼辦?」
我回答:「少想一些事情呀!」
她嘆了一口氣,說:「好難。」
過了一會兒,突然想起什麼,改口跟她說:
「更正一下,不是少想事情。」
「事情要想,但不要太用力的想。」
大腦的設計,就是要想事情的,大腦得抓一個東西。
著名實驗。
對你說:「請你現在不要想白色的大象。」
你現在腦袋裡想的就會是「白色的大象」。
叫你不要想,通常就更會想很多,思緒跑得飛快。
所以,初階的冥想練習或內觀,一般會觀呼吸。
把注意力放在身體某處,或者是停留在呼吸上。
進階的修煉,則會進入無念或止觀,略過不提。
曾經遇過兩位一起來的朋友,觸碰完她們的頭部後,我直覺的回饋說:「妳們是很不一樣的人,一個是總是追著事情跑,一個是總是被事情追著跑。」
她倆個驚訝的問:「你為什麼知道!」
總是追著事情跑的人,頭骨的重心會靠前,也容易皺眉,眉骨和眼眶的周遭一定會特別緊,眼球會比較靠中間一些,嚴重時會有點鬥雞眼。
總是被事情追著跑的人,則是身體重心靠後,肩背特厚,好像有一種扛住什麼的形象,背後像有座山似的重重壓著,嚴重時後腦、後頸和後背會緊成一大片。
當然,有些人是混合的,兩種情況按照不同的比例顯示,只是恰好前者是規畫和發想的工作做得多,而後者被追著跑的事情是重覆、繁雜且需要大量人工卻低技術的體力活,所以較容易區分。
如何做到「事情要想,但不要太過用力的想」呢?
簡單的說,要先明白,事情不是想破頭就可以做得怎樣得好,也不可能靠一己之力就能夠人定勝天,有這兩種念頭和慣性的人,大多數腦神經都會異常的緊繃。
凡事觀察人事物的緣起,也就是初始的狀態;覺察自我的能力、角色位置及身心感受;而事件的推移觀待因緣的變化,看待任何事總能輕鬆自在的人,必定是對這三者的組合看得透徹。
在因上多努力,在果上少期待。
多種因,多種種子,開不開花?結不結果?那是,大自然的事情。
就如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三回,諸葛孔明歎曰:
「謀事在人,成事在天。」
盡人事,聽天命。
換句話說,即是:「思考和做事,不要太用力。」